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合肥市城管局积极行动,以“春风送暖学雷锋 垃圾分类践于行”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与宣传热潮。通过社区实践、校园启蒙、家庭联动等多元化形式,将雷锋精神与环保理念深度融合,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行动,为城市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学雷锋志愿行: 社区里的分类热潮
在芜湖路街道太湖新村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太湖路小学的“小小志愿者”、小袋鼠家政的“青年志愿者”以及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组成联合志愿服务队,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大使”。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发放精心制作的垃圾分类手册,向社区居民普及四分类标准,并详细解释了常见误区,帮助居民们走出分类的困惑。为了增强互动性,志愿者们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生活化问题,如“榴莲壳是其他垃圾还是厨余垃圾?”这样的问题迅速引发了居民们的热烈讨论。通过现场讲解和模拟投放环节,居民们不仅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垃圾分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居民们的参与度和分类意识。
同时,高新区在绿城桂花园小区广场也推出了寓教于乐式的互动活动。居民们通过参与垃圾分类知识问答和趣味游戏,不仅学习到了分类知识,还能兑换绿植、日用品等实用奖励。这种奖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居民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垃圾分类活动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社区文化活动。而在中南樾府小区,一场“积分换物”活动更是吸引了300余名居民的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发放了150份宣传单页,并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鼓励居民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蜀南庭苑小区的“厨余换绿植”活动同样受到了居民们的热烈欢迎。居民们拎着分好类的厨余垃圾,排队兑换绿植。这种活动不仅解决了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还为居民们的家居环境增添了绿色生机。
滨湖世纪社区的志愿者们也不甘落后,他们身着醒目的红色马甲,热情地向过往的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志愿者们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分类方法,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居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居民们纷纷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社区的绿色生活贡献力量。
磨店社区、稻香村街道等多个镇街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居民家中,开展入户宣传。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分类标准和投放要求,提升居民分类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
童心筑绿梦:校园里的分类启蒙
在包河区,同安街道城管中队与辖区学校合作,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趣味课堂。城管队员们化身“分类讲解员”,通过动画视频和PPT等多媒体手段,为孩子们生动形象地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操作技巧。课堂上,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现场还设置了模拟投放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实践分类方法,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将垃圾分类课堂“搬进”了长江路幼儿园。志愿者们通过模拟投放、儿歌教学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类技能。一位家长在参加完活动后表示:“这种形式既有趣又实用,孩子回家后还主动教我们分类呢!”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垃圾分类,还带动了家庭成员的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家庭分类氛围。
蜀麓中心新麓社区与中共合肥市委党校携手合作,通过游戏的方式,鼓励师生及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同时,社区还推出了“厨余换绿植”环保实践与雷锋精神校园宣讲两大行动。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在校园里忙碌着,他们不仅向师生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还通过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志愿红”引领“生态绿”,推动了垃圾分类新风尚与雷锋精神传承的融合。
七里站街道城市管理部与合肥市大通路小学共同举办了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学生们化身“垃圾分类宣讲员”,开展宣讲活动并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同时,同学们还走出校园,捡拾路面垃圾,践行环保理念。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合肥市以学雷锋活动日为契机,将志愿服务与垃圾分类宣传紧密结合,通过“学雷锋+环保教育”“志愿红+分类蓝”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互促共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自觉行动,为打造“无废城市”贡献力量。“此次学雷锋日主题活动是常态化推进垃圾分类的缩影。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网格化管理、积分激励机制等,巩固分类成果。”合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