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部长回应社会各界关切
用科技耕出智慧农田 端稳“中国饭碗”
促进“小蜜蜂”与 “大农业”深度融合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
用科技耕出智慧农田 端稳“中国饭碗”

记者 王玮伟 高斌 叶佳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粮食产量提出1.4万亿斤左右的新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全国两会期间,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再度成为焦点话题,作为一位深耕农业领域多年的“老农人”,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会长徐淙祥始终心系土地,怀揣着对农业发展的热忱与责任,为推动绿色农业与智慧农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履职多年来,徐淙祥的脚步遍布太和田间地头,带领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一直是他心里的头等大事。关于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经验,徐淙祥总是不遗余力地推广。由他牵头成立的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搭建了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种粮平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交流现代农业科技技术,带领村民学,做给村民看,以大户带小户的方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徐淙祥介绍道。

据了解,他带领农户使用最新高科技产品种粮,如用喷灌机浇水,用无人机+北斗导航技术喷洒农药等。此外,他还联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打造高产攻关实验田,用科技手段打造一个样板田,然后向其他农户推广。徐淙祥告诉记者,原来一些小麦一般亩产400~500公斤,试验田最高亩产达到800公斤。

“现代农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广科学技术,我们农民也要多交流。”他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上,他重点围绕“三农”,提出关于“加强多种粮、种好粮、科学种粮经验技术交流普及,促进优质粮生产高质量发展”“推动芝麻种植全程机械化”“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等建议,继续为端稳“饭碗”贡献一份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