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赛道上,跨学科人才不可或缺
聚焦民生关切 积极履职尽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期待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
下一篇4 2025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
人工智能赛道上,跨学科人才不可或缺

记者 王玮伟 高斌 叶佳超 现场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围绕人工智能(AI)与科研范式变革、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等话题建言献策,助力推动科技事业长远发展。

培养更多跨学科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对交叉学科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在人工智能(AI)领域,杨金龙指出,AI技术快速发展为科研范式变革带来了新契机。AI与基础研究的结合需要跨学科人才,但目前我国人才培养多为单一学科模式,导致交流困难,难以形成合力。杨金龙表示:“AI与基础研究的结合是未来科研的重要方向,我们需要培养既懂AI又懂基础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他呼吁加强学科交叉,重视通识教育,培养跨学科人才,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产业发展需求。

此外,杨金龙还关注重大科研设施的共享与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已投入大量资源建设重大实验装置,但使用效率和共享性仍存在不足。杨金龙指出:“这些设施的使用存在地域限制,开放程度不够,数据共享不足,导致资源浪费。”他建议建立云平台和网络,实现资源和数据共享,提高设施使用效率。他认为:“在AI时代,数据是重要资源,只有让数据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青年科技人才的“减负”与“赋能”

“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年轻科技人才在原创性研究中表现突出,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杨金龙表示,青年科研人员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岗位不稳定、考评频繁等,导致在选题时倾向于选择容易发表论文的课题,而非真正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杨金龙指出:“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科技长期发展,我们需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年轻科研人员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杨金龙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资助率与资助强度,同时延长评价周期,以中长期评价为主,减少短期频繁评价。他强调:“年轻科研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让他们能够专注于真正有意义的研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