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领跑、高速发展,凭借自身优势一路崭露头角,2024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占全国总产量超1/8;全省汽车总产量突破357万辆,同比增长43.3%,占全国比重超1/9。凭借销量增长、产能扩充、创新驱动、政策扶持及国际市场拓展等多方面优势,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实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
产量规模迅速增长,加速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2023年,我省明确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以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为目标,积极顺应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逐步构建形成了全链条汽车产业生态,在全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中位势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省按照产业集聚、区域协同的原则,统筹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坚持错位发展,因地制宜打造整车基地,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市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涵盖“三电”、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支持合肥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引领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目前,合肥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最大、知名品牌最多、产业链供应链最完整的城市之一,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实现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全满贯”。
据了解,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万辆,同比增长84%,产业链产值达2600亿元,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发展潜力。今年3月4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一家上市公司(合肥汇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共拥有上市企业达 94家,其中 A股上市公司 87 家。
此外,依靠“制造强县”建设而晋级安徽第二个千亿县的合肥长丰,也将汽车产业确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赛场。今年召开的“长丰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大会”上指出,长丰将聚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构建“一核两区三港四带”格局,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截至目前,长丰县坐拥合肥比亚迪、中创新航等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弗吉亚、 延锋国际、银轮等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上下游企业220家,已成功构建从电池、电机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长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整车产量95万辆,在全市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稳居全国县域第一。为此,长丰将对标世界级标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实现产业规模全国领跑、核心零部件规模化突破、创新应用示范引领、海内外中高端汽车人才集聚等目标。从合肥“新能源汽车之都”到长丰千亿级产业集群,我省正以全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创新动能,加速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政策扶持持续优化,打造新能源汽车良好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营商环境。在2月25日召开的安徽省“奋发有为往前赶”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2025年,我省将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快建设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争创后续批次国家集群。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2025年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75万亿元,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上万亿元台阶。力争全省未来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202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建设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采取兵团式阵地战超常规打法,省市联动机制有效运行,多元对接平台持续赋能,全年招引落地项目3317个,总投资10047.5亿元。据了解,2025年,省皖北办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调度统筹作用,坚持省市协同、全域联动、专班赋能,形成推动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强大合力。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我省将围绕专用车集聚发展、零部件转型升级、后市场提质增效,优化产业布局,激活内生动力。支持阜阳、亳州等市率先打造专用车生产基地,提升皖北专用车生产规模。开展“走进主机厂”“走进沪苏浙”等活动,推动皖北零部件企业成长为“链主”“群主”企业,加强企业垂直整合。推进汽车售后、充换电服务、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利用等后市场产业发展。加快阜阳弗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此外,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23年,我省印发了《安徽省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建设方案(2023—2027年)》及《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暂行)》,在政策推动下,我省新增充电桩数量已达到16万个,有效缓解了充电难题;《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中则计划全年建成2.5万个公用充电桩和2.3万个专用及自用充电桩,以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的目标。目前,省级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对全省公用充电桩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充电设施的高质量建设运营,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未来,随着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不断创新,智能网联、电池技术等方面不断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增长也将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全面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与选择,持续助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