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林影
菜薹青青  
正月游三河古镇(外一首)
早春荠菜味至美
3上一篇 2025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早春荠菜味至美

王增林
 

荠菜,这种早春出现在河沿、田埂、地头的野菜,虽然孱弱细小,貌不惊人,却是农家极爱、味道至美的“时蔬”。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里说:“荠菜先百草而绿。”当漫野的麦苗还在田垄间蛰伏、等待气温升高后伸腰拔节时,当“草色遥看近却无”,百草还在迷茫中畏寒瑟缩时,荠菜便开始生根抽叶、生机勃勃地迎接春天了。等到新茅、刺艾、野蒜、二月兰等野草叶片伸展、蔚然可观之际,荠菜已到了成熟采摘、饱人口腹的时候。

荠菜营养丰富,清香可口,还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过去,江南就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之说。葛洪在《神仙传》中记载,他曾见修行之人“日啖荠羹三碗,百日而目生金光”,对荠菜的养生功能倍加推崇。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荠菜具有调和肝气、疏解郁滞的作用,可以改善肝火旺盛而形成的胸闷头晕、眼干赤肿等症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荠菜的药用价值,称其能“明目、益胃”,可以“利肝和中”,强调它调和肝脾的功能。现代研究发现,荠菜中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可以降血压,解热毒,对调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都有一定作用。

荠菜味道鲜美。过去没有大棚种植,人们熬过了一冬蔬菜紧缺的日子,对食用新鲜蔬菜自然十分渴望。这个时候野生荠菜应时而生,可以极好地满足人们尝鲜解馋的渴望。因此,荠菜作为一种野菜,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青睐,文人墨客在诗文中也留下了好多赞美荠菜的记录。苏轼《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写过“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描述他在贬谪困顿之时,常常在田野中采挖荠菜做羹,“野荠”做出的“山羹”,材料虽平常普通,却别具一番滋味。陆游晚年辞官居山阴,写过多首食用荠菜的诗,其中《食荠》有句云:“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写他在春天里曾因有荠菜可食,竟然忘却思乡归家了。他还在《食荠十韵》里说“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岗”“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对满山坡老天赐予的荠菜,天天都去采摘,而且自有秘方烹调。吃了荠菜,他说“吾馋实易足,扪腹喜欲狂”,喜欢荠菜的那股高兴劲儿溢于言表。郑板桥也曾有诗写道:“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写他身在异乡,和朋友一起饮酒欢聚,桌上别的美味他不写,只写荠菜、樱桃这样的蔬果,排遣了他浓浓的思乡情和孤独感,表达了他吃到荠菜的愉悦心情。

荠菜可做各种美食。小时候,我们一放学,就挎着竹篮满地里挑荠菜,脚步踏遍了村里的田畴路边和沟沟坎坎。荠菜挑回来,拣择洗净,少许加盐,大火清炒,端上桌就是一道上等美味。有时候卖豆腐的挑子从门前经过,买上一块豆腐,先是香油烹煎,加水烧开后,再汆入荠菜,开锅就是一盆鲜香扑鼻的荠菜豆腐汤。再讲究一点,以荠菜为主料,加上肉末、鸡蛋,擀些饺子皮或者买回春卷皮,包些饺子或者油炸春卷,更是满屋生香,美味绝伦。

初春来到,天赐荠菜,可以饱人口腹,可以愉悦身心。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荠菜以其独特的清香,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味蕾,也唤醒了对春天的回忆和眷恋。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