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盲盒经济在安徽迅速崛起,成为消费市场的一股新势力。从最初的潮玩盲盒到如今的零食、美妆、农产品,甚至机票盲盒,盲盒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消费群体也日益庞大。这种充满惊喜感的消费模式,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文化现象。
盲盒产品“百花齐放”,激发消费新动能
在合肥万象城的一家潮玩店,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盲盒产品。店员向记者介绍,店内最受欢迎的是哪吒系列盲盒,目前只能通过预售的形式购买到该系列的产品,最快也要四五月份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盲盒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随机性,消费者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抽到什么,这种未知感会让人忍不住一直买下去。”店员说。
除了传统的玩具盲盒,如今的盲盒产品已经拓展到了多个领域。在一家文具店,记者发现了一款“文具盲盒”,里面装有各种精美的文具,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店主李女士表示,这种盲盒很受学生欢迎,每月能卖出上百盒。而在不远处的零食店,“零食盲盒”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里面装有不同品牌的零食,价格实惠,还能带来惊喜。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商家甚至推出了“剩菜盲盒”。在合肥银泰in77的一家烘焙店,记者看到了一款“剩菜盲盒”,价格只要正价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里面装有随机的烘焙糕点。“这种盲盒里放的是一些当天卖不完的面包,不仅价格实惠,还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惊喜,很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店主说。
消费者多为年轻群体,为惊喜买单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盲盒的消费者大多是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为未知的惊喜买单。小许是一名在合肥读书的大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都会花几百元购买盲盒。“我喜欢拆开盲盒的瞬间,那种惊喜感让我很上瘾。”小许说,她还会和朋友们一起分享盲盒,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
市民费先生则表示,他购买盲盒的原因是为了收藏。“我喜欢泡泡玛特的盲盒,尤其是那些限量版和隐藏款,很有收藏价值。”费先生说,他已经收集了上百个盲盒,这些盲盒不仅给他带来了快乐,还成为了他的一种投资。
潜力巨大的盲盒经济,未来何去何从?
随着盲盒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品牌之间的合作成为常态,许多品牌通过推出联名款盲盒来提升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例如,中国邮政推出的邮差文创盲盒、瑞幸咖啡的鹿卡龙甜品盲盒等,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专业数据分析指出,2023年,中国盲盒手办市场规模为1230.03万美元,约占全球的18.38%,预计2030年将达到3493.19万美元。盲盒消费的兴起,无疑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部分消费者反映,一些盲盒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当“惊喜”逐渐沦为“惊吓”,消费者是否还会为这种“未知”买单?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就明确提到,盲盒经营者不得对商品规格、商品质量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此外,盲盒经营者应当遵守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规定要求,做好运营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未来,盲盒经济需要在创新和规范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盲盒消费正在改变着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从玩具到生活用品,从线下到线上,盲盒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盲盒消费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惊喜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只有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价值,盲盒经济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