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比较关注中国制造业中的卡脖子问题。“卡脖子问题并非科学技术问题,而是工程技术问题。卡脖子技术本质上是我国制造业中的工程技术难点、堵点与弱点,这些技术并非世界上无人掌握,而是发达国家能够制造且质量上乘,而我国虽能制造,但有一定的质量差距。比如汽车、飞机的发动机、集成电路芯片等。”
郑永飞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针对工程技术界的、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鼓励工程技术领域的人员发扬工匠精神,不断进取,同时建立卓越工程师队伍,这一系列举措都需要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实现。同时,还要激励工程技术界持之以恒地打造高质量材料:“因为材料和工艺是工程技术的关键,也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短板。只有具备过硬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才能在制造业中攻克卡脖子难题。”
在谈及材料问题时,郑永飞强调,现在需要的是质量过硬的材料,而非简单的 “硬材料”。“我国虽拥有丰富的人才和材料资源,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材料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工艺水平也参差不齐。以高铁螺丝钉为例,其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但由于材料供应质量不稳定,工人工作状态起伏不定,难以制造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螺丝钉。对于一些复杂工艺和材料,如汽车发动机、电动车续航等关键领域,我们不能试图绕道或跨越式发展,而应扎扎实实练好工艺,持之以恒地打造高质量材料,在工程技术界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回顾去年的提案,郑永飞提到了高校的分类定位问题。“我国高校众多,各高校之间差异较大,有的是研究型大学,有的是研究教学兼顾型大学,而许多省属院校则偏教学型。”在郑永飞看来,如果不把高校的分类问题解决,那么不仅造成办学资源浪费,还导致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不达标,同时使高校无法专注于本科生教学。“若能做好高校分类定位工作,大批省属院校将能够聚焦本科生培养,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质量,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学生学到过时无用的知识,确保学生掌握真正需要的技能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