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 卖花渔村梅花开
安徽将实现疫苗接种服务“掌上办”“码上办”
合肥南二环西延(西二环-永和路) 预计9月底放行
我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居全国第1位
3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居全国第1位

记者 章沁园
 

星报讯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着力破除妨碍城乡“人”“地”“钱”“技”等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4.9%、居全国第1位。

10年来超11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安徽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除合肥市主城区外,其他15个地级市主城区和所有县城、建制镇基本实现入户零门槛。允许租赁房屋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户口一站式无证迁移工作,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2015年至2024年的10年间,我省超过11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对在乡村工作较为集中的农业、林业等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允许单独评审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推动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村医。每年引导在外就业、求学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约10万人。

全省土地流转率达63.2%

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参与城镇化建设渠道。审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入市规则和程序,试点以来已入市地块104宗、面积1596.8亩,成交金额2.1亿元。推动合肥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共建设租赁住房4022套,解决1.46万新市民居住难题。提升土地流转服务保障水平,建成市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62个、乡镇流转交易服务中心110个,全省土地流转率达6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5万亿元

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创新推出“种业贷”“农机贷”“大棚贷”“振兴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推广运用乡村振兴债务融资工具,建立“2(人民银行、项目主管部门)+1(潜在发债企业)+N(银行机构)”的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作协同机制。深化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颍泉区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担保”“+地上附着物”“+林权”“+大型农机具”等组合抵押担保方式,为33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土地近14万亩、累计发放贷款3.7亿元。阜阳市发放全国首张“牛票”,发放“牛票”贷款5户740万元。

截至目前,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5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安徽积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数字皖农”建设,深化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5+8”试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和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4.9%、居全国第1位。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