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对安徽的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关注,其中六尺巷故事体现的邻里谦逊、以和为贵思想,对基层社会治理意义重大。”因此,在今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副校长钱家盛的提案之一,就是深入地、系统地研究整个安徽文化,推动徽文化成为与敦煌学、藏学齐名的地方显学。
在钱家盛看来,在徽学研究进程中,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徽州文书收集困难重重,且整理工作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资料;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数量稀少且分布零散,未凝聚成强大的研究合力。尽管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在徽州文书、徽州文化以及新安理学等方面开展了重点研究,但安徽乃至省外其他高校的徽学研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协作。
为改变这一现状,钱家盛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在研究力量整合上,应以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为核心,联合安徽建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黄山学院等高校。例如,安徽建筑大学在徽派建筑研究领域独具优势,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新安医学研究方面成果颇丰,黄山学院在黄山地区徽文化研究有其重点,将这些优势力量汇聚,组建大型研究团队,共同开展集中研究。同时,他还提议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研究机构,将全国从事徽学研究的人员集中起来,致力于徽文化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研究。在研究资源方面,要高度重视对徽州资料的收集与积累。目前,原始材料收集工作亟待加强,尤其是从民间收集资料的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确保研究对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人才是徽学研究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徽学研究。通过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将分散的人才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研究队伍。”在采访中,钱家盛再三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此外,文化传播与成果转化同样不容忽视。徽文化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学术层面,更要注重将研究成果与社会基层治理、文旅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挖掘徽文化中邻里谦逊、以和为贵等思想内涵,为解决基层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将徽文化融入文旅产业,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钱家盛的提案还为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提出建议,助力中国在这一世界领先的赛道上持续进步。
谈起去年的履职情况时,钱家盛坦言自己参与了新能源方面的调研,也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人口密集区域的安全、标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虽然因未形成完整提案今年未提交,但他表示将持续关注。
作为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钱家盛表示将继续关注教育领域,尤其是创新型和拔尖型人才培养。在“十四五”收官之年,他将利用更多精力深入基层,开展扎实调研,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