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佳肴,是团圆夜的序章。中国人内敛,于是把情意和期盼藏在一道道独具巧思的菜肴中,等岁末将至,待许久未见的亲人共同品味。安徽人的家乡味在美味佳肴里,除夕的晚上,总有一种味道,是家的味道。
南坪响肚
新年第一响,还得让南坪响肚来。每每咀嚼响肚时,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十分有趣。作为淮北人民的“得意之作”,它凭借清爽劲道的口感、鲜美宜人的口味,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是年夜饭中不得不尝的淮北名菜。
华祖焖鸭
华佗故里的亳州,少不了养生名菜——华祖焖鸭。红焖的鸭子色泽鲜艳、香味四溢,经过几个小时的慢炖,鸭肉香酥软烂。这道千年药膳,可疗脾胃、增食欲,出现在年夜饭的饭桌上,再合适不过。
山粉圆子烧肉
“圆子”是安徽人关于年味达成的最简单的共识,寓意团团圆圆。山粉圆子是独属于安庆人的菜单,它主要由山芋粉制成,与土猪肉是最佳拍档。山粉圆子将猪肉的油脂和香味完美消化,变得晶莹剔透,褐色如玉般的山粉圆子拌着土猪肉,爽滑鲜香、软糯弹牙(热食最佳哦)。
天长藕夹子
藕夹又叫藕合,意指成双成对,和合如意;夹子亦是有子一说,十分吉祥;又因其外形圆中有孔,形似古钱,被赋予了发财的寓意。刚从油锅里捞出的藕夹,金黄鲜亮,外酥里脆,一口咬下去,藕的清香、肉的鲜香融合得恰到好处(刚出锅的藕夹温度较高,小心烫伤),口味咸淡适中,口感劲道有嚼头。
万佛湖清炖鱼头
以文火炖制而成的万佛湖鱼头,纯清的湖水赋予其清甜的口感,配以独特的佐料,待汤色煨至乳白,就是品尝的最佳时机。其味鲜美爽口,回味悠长,鲢鳙肉质肥而不腻,腴嫩质浓,一锅上桌,总是有数不尽的滋味扑鼻而来,让人不禁拿起筷子,妙不可言。
胡适一品锅
一盆火上一口锅,生活越过越有味。各种荤素菜,层层叠叠铺于锅中,相互渗透——荤食因小火慢炖产生的油汤和油脂,慢慢融进萝卜、豆腐包、蛋饺和笋干里,醇香馥郁,口感新鲜,老少皆宜。正是寒冬时,听食材在锅仔中被煨得“咕噜咕噜”冒泡,团圆的暖意在火炉里氤氲盎然。
徽州臭鳜鱼
在安徽,无人不识臭鳜鱼。它是历史悠久的非遗,也是颇受追捧的网红,算得上是年夜饭里的重头菜。以笋、肉、辣椒、葱姜蒜协助,鳜鱼的臭味消失,转而为鲜,咀嚼细品间还有种特别的鲜甜。鱼肉紧实不散,成就了臭鳜鱼独特的弹牙口感,鲜香爽辣,唇齿生香。就好像安徽的伢们一样——口味虽重,也坦率热烈。
铜陵白姜
铜陵有句民谚:“一日三片姜,胜过喝参汤。”铜陵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成熟后被铜陵人民加工成了各种小食——腌制姜、糖醋姜、糖冰姜、酣酢姜、姜脯……肉细脆嫩、香味浓郁。吃多了大鱼大肉,偶尔感受一下清爽又热辣的白姜,也是绝佳的选择!
土鸡石耳
一罐熬得金黄的鸡汤,从走进家门的那一刻,就吊足了食欲。皖南土鸡配着黄精、石耳炖制成汤,加盐调味,便可上桌。动筷前先舀一碗鸡汤,表面漂浮着的黄色油脂,那是香的关键。汤汁色泽鲜润,光亮通透,不油不腻。鸡肉嫩而不老,热汤入口鲜爽,下肚温热,让人直呼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