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4年,我省开发区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的功能定位,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省全面深化“标准地”改革,制定《安徽省开发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全年“标准地”供应占产业用地的99%。肥西经开区、南谯经开区“毕业机制”试点加快推进,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等5家“工业上楼”试点积极探索产业招引新模式,合肥高新区等6家国家级开发区、长丰(双凤)经开区等23家省级开发区获评“亩均效益领跑者”。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部落地,六安市与上海市依托六松现代产业园探索建立跨省产业转移财税分享机制,筹建马鞍山江宁博望经济开发区、滁州顶山汊河经济开发区、滁州浦口南谯经济开发区。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获评国家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蚌埠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合肥瑶海区、庐江县和六安金安区联合申报全省首个跨市经济开发区。 聚焦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采取“揭榜挂帅”方式,依托开发区批复组建11家省产业创新中心。一批科创飞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落地,其中G60松江·中安科创园企业入驻率达到80%。我省开发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74个,新备案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85家。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7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