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作坊”到“工作室” 肥东李莲琴乐开怀
安徽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逾2万批次
灵活解保纾企困 调解履行促共赢
合肥新桥机场S1线最新消息!
宿州埇桥区: 药材飘香采挖忙 振兴路上有“良方”
“云上法庭”为解纷加速,74万元欠款火速到账
下一篇4 2024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省首批“食安名坊”名单公布
从“家庭作坊”到“工作室” 肥东李莲琴乐开怀

记者 祁琳 实习生 任乐添
 

星报讯 每年入冬之际,在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村,村民李莲琴和老伴就要开始忙活。他们买来面粉做成挂面,然后挑着成品到集市上售卖,每斤价格6元~7元。回来算算,刨去成本,只赚个辛苦钱。尽管如此,为了生计,李莲琴一家还是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事情在2020年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她来到合肥竹塘食品有限公司,她的手工挂面制作从“家庭作坊式”发展成“工厂集约式”。像李莲琴这样的老手艺人,在这里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李莲琴告诉记者,在公司里,他们只管制作挂面,采购和销售等环节均有人统一安排,老手艺人做出一斤挂面,就有了5元纯收入。如此一来,李莲琴和老伴轻松不少,获利却比以前多出很多。

让李莲琴一家开心的是,不久前,合肥竹塘食品有限公司又有了一个新称号——安徽省首批“食安名坊”,同时获批的还有包括合肥肥东县梁园百年吴家糖店、涡阳县义门镇锁影熏牛肉店在内的100家小作坊。

“手工挂面的制作,会经过18道工序,揉面、醒面、盘条、上竹、拉面、晾晒……”李莲琴介绍,整个制面的过程需要两天时间,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一小缸是50斤的面粉,光揉面就需要1个小时以上。”手工制作挂面的过程费时费力,面临“后继无人”的囧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走访、调研和论证,2019年,合肥竹塘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建设很多单独的操作间,将村里的老手艺人集中起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渠道,保证了质量,还拓宽了销路,现在竹塘社区还牵头成立挂面协会,加强品牌建设,产品远销外地。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2024年实施50项民生实事的通知》,其中提到把“实施‘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培育100家‘食安名坊’,以点带面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列为2024年5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12月中旬,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了安徽省首批“食安名坊”的名单。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小作坊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全省取得登记证的小作坊已从2019年底的600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1.3万余家,共培育示范小作坊1637家、小作坊示范集中区(园区)55个,安徽省食品小作坊已从整治规范升级到品牌建设阶段。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健全完善“食安名坊”动态调整机制和跟踪监管力度,积极引导“食安名坊”参与各类产销对接、文化交流等活动,持续擦亮“食安名坊”品牌。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