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风云录》 王安忆/著
在作家王安忆的这部长篇新作里,你能看到很多影子:人物的影子、故事的影子、建筑的影子、城市的影子。过去的影子和当下的影子叠起,却并未合拢,一层层叠出时间的厚度。主人公“瑟”身上有着深深的时代印痕:少年时曾经富足的家庭开始衰败,他北上学舞,爱情、婚姻都没能成为他的归宿,移居他乡也并不能驱散这种漂浮感。从“瑟”的一生,到小说里纷纷登场又渐渐隐去的许多人物,从闹市街头到幽暗巷尾,生而为人,皆有自己的苦厄要渡,“得到”从不是永恒,“失去”才是人们终其一生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雅各布之书》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 乌兰、李江颐、李佳/译
这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原型的小说,但托卡尔丘克显然不愿意写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她的碎片化写作风格显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种叙述视角、多个细节拼起了雅各布的一生,并借用他将18世纪至20世纪中一些隐秘的历史时空、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一种已然失落的生活,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为中心人物,雅各布的一生似乎没有因为这样的叙述方式变得清晰,反而更为驳杂、模糊。本书出版至今已有十年,这次从波兰语原文直译,托卡尔丘克小说的面貌更为鲜明,她关于秩序、故事、世界存在的种种观念由此可见一斑。
《十一点钟 平安无事》[美]露西亚·伯林 王爱燕/译
如果不了解露西亚·柏林的生活经历,也许不容易理解她的书写:为何在呈现充满重压的生活时,她的文字依然轻盈、狡黠?事实上,这种文学风格正是脱胎于露西亚的生命经验,她的小说人物和故事几乎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平淡、琐碎、偶有意外,她记下无数的细节,并在一重重的勾勒和描绘中,让人物和事件从模糊走向清晰,她的文字不回避人生的艰难与困苦,也不刻意渲染放大这种困境,而是用一种开放、幽默的态度去直面、观察和呈现,进而在其中反思社会存在的问题,追问女性应该如何实现追求独立与自我价值。
《曹家渡童话》 蔡骏/著
正如画家维米尔在画作中复原了小城代尔夫特的缤纷风景,是现实更是记忆。这部书中的六篇小说也是以蔡骏出生之地上海曹家渡为舞台,灌注了个人成长记忆,尤聚焦于1988年到1992年之间沪西的社会风情——五角场、三官堂与中山公园后门的农贸市场,贴着手绘海报的沪西电影院,老弄堂里窃窃私语的秘密,苏州河水面上的波光与水面下的淤泥,还有少年的冒险与迷梦。从《春夜》到《曹家渡童话》,他正在为上海打造一座记忆博物馆,一寸寸雕刻、打磨、上色,把历史和赛博朋克都装进了童话的篮子。
《我周围的世界》 孔孔/著
几乎是在阅读第一页的时候就被吸引了,绵密的细节,奇异的比喻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你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小说从这一提问出发刻画了一位少女的成长经历,但读着读着,我竟惊觉:为何她的成长如此漫长,如此让人心疼?“等你当妈了就知道了。”“看,这就是生你留下的。”“你再大,在我眼里也是小孩。”周苇早慧、高敏,这样的人在与社会的碰撞中注定难以平稳。从她视角看到的母女关系之外,随着小时候寄居式的生活又连带出家族群像书写,那些细腻的情感一次次击中我,让人感叹作为第一部长篇小说,孔孔写得真好呀!
《斯大林格勒》 [苏] 瓦西里·格罗斯曼/著 纪梦秋、肖万宁/译
《斯大林格勒》是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1942年6月至9月期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悲壮故事。小说通过沙波什尼科夫一家人的经历,展现了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国军队之间的殊死搏斗。这也是一部历史书,作为一部杂糅了历史、纪实、哲学、传记和文学,并且通篇充满情感色彩的小说,正如有网友所言,格罗斯曼巧妙地融合了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经历着生离死别、爱恨情仇,他们的命运与战争的进程紧密相连,也正是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格罗斯曼得以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漫游在雨中池塘》 [英]乔治·桑德斯/著 张琳琳/译
在这本书中,桑德斯深入剖析了契诃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的七个经典短篇,以一种特别接地气的口吻述说故事,引导读者探索小说的结构,辨析作品中的巧妙设计与不经意间的灵感闪现。桑德斯赞叹,契诃夫对一切都那样兴致勃勃,从不拘泥于任何既定的信念体系,愿意跟随信息一道辗转迁移。“他是一位医生,他对小说的处理方式近乎一种满怀爱意的诊断。”事实上,桑德斯对这些大师级作家的作品的处理方式也近乎一种满怀爱意的诊断。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我们会不自觉地步入小说构建的奇妙世界——一恰如漫游在雨中池塘。
《知知的大院子》 刘亮程/著
姥爷家的大院子在天山脚下的村庄里,大院子是知知的小宇宙,也是她探索世界的起点。这本来自作家刘亮程与小孙女知知“你写我画”的小书,每个故事都像一幅小画,捕捉着童年最美好的瞬间:打沙包,捉迷藏,看风领走雪地的脚印,和虫子一起赶路,与一只猫头鹰的友谊……姥爷很少给知知读书,而是带她“下地”,拔萝卜,打杏子,栽木栅栏……姥爷说:“孩子到世上,首先是来亲身感受阳光雨露,亲眼看自然万物的。”是啊,随着成长,我们似乎变成了“童年的陌生人”,而经由书中童真之眼看过去的世界,仿佛回到了最本真和诚挚的状态,更是大人羡慕的逍遥游境界。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蒯乐昊/著
自北魏始凿的云冈石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也因其皇家背景而留有许多官方文书,因此许多人认为,了解云冈,便能够了解北魏的王朝兴衰。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作者以丰富细节和历史材料为支撑,讲述了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从北魏宫廷政治斗争,到那些坐像身后隐藏了千年的秘密,她是提问者,也尝试给出回答。从石窟本身,到一代代保护、修复的学人:梁思成、宿白、杭侃、彭明浩……历史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那些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幽微之心,共同书写着关于文明的故事。 据《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