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全民阅读的风景越来越美
当你喜笑颜开,生活自会清风徐来
别轻易弄丢了那个对你好的人
寒冷中的受灾群众太需要这样的牵挂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不得
3上一篇 2023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不得

沈若冲 人民网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何屡禁不止?究其根源在于政绩观扭曲、发展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政务上云”的初衷,原本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为民办实事。然而现实中,有的地方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盲目跟风开发各种应用软件,不去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反而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打卡、留痕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如同“牛皮癣”,成为顽瘴痼疾。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典型的不作为、乱作为,也是懒政、怠政的表现。那种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搞层层加码、花样翻新的打卡、留痕,目的是为了规避自身责任。把群里“说了”等于“做了”,图片“传了”等于“干了”,拍照打卡就证明在岗了、工作了,实质是不敢动真碰硬、扑下身子解决真问题。工作落实停留在“指尖上”,热衷“轰轰烈烈走过场”、信奉“干得好不如晒得好”那一套,这种懒政思维成为抓落实的“中梗阻”“软钉子”,也让政策悬空、群众利益受损。

不合理的考核方法和指标,是催生“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简单地将基层干部在政务App上活动的频率和表现作为标尺,过度追求留痕,异化为拿捏基层干部的“考核工具”。有的对工作软件下载量、活跃度等进行考核,盲目下达下载指标、根据指标进行排名,看表象、唯数字、玩虚活,造成“无效内卷”。定任务、打分数、搞排名,本来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却因考核标准不科学、不合理,背离了初衷,导致政务App成了基层干部的“指挥棒”,手机铃声成了基层干部的“紧箍咒”。正因如此,不少基层干部对此苦不堪言、深恶痛绝。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表象在于“形式主义”,病根却在功利主义和懒惰思想。只有瞄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避免问题反弹回潮。才能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